400-029-0925

泌乳素垂体瘤

泌乳素垂体瘤有侵袭性吗?泌乳素垂体瘤不做手术会怎样?

  泌乳素垂体瘤侵袭性判断需结合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证据。MRI增强扫描中,当肿瘤突破鞍底骨质、侵犯海绵窦或包绕颈内动脉超过一定周长时,即可认定为侵袭性病变。组织病理学上,Ki-67指数>3%、p53蛋白过度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增强等分子标志物,为预测肿瘤侵袭性提供了客观依据。垂体泌乳素瘤的治疗已进入精准医学时代。在充分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患者个体特征和治疗风险收益比的基础上,制定分层管理策略至关重要。对于具有侵袭性特征或药物治疗抵抗的病例,及时手术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一、泌乳素垂体瘤概述

  泌乳素垂体瘤是常见的功能性垂体瘤之一,它起源于垂体前叶的泌乳素细胞。正常情况下,泌乳素在女性的生殖功能调节(如乳腺发育、乳汁分泌)以及男性的生殖系统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垂体泌乳素细胞发生肿瘤性改变时,就会导致泌乳素的过度分泌,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泌乳素垂体瘤有侵袭性吗?泌乳素垂体瘤不做手术会怎样?

  二、泌乳素垂体瘤的侵袭性

  (一)侵袭性的概念

  侵袭性泌乳素垂体瘤是指肿瘤细胞具有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的特性,突破正常垂体组织的边界,侵犯周围的结构,如海绵窦、蝶窦、鞍上池等。这种侵袭性的表现不仅仅是肿瘤的简单扩大,还涉及到对周围重要结构的破坏和功能影响。

  (二)判断侵袭性的依据

  影像学特征

  在磁共振成像(MRI)上,侵袭性泌乳素垂体瘤往往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征象。例如,肿瘤可能会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边界模糊不清。正常情况下,垂体与周围的海绵窦等结构在MRI上有相对清晰的界限,但侵袭性肿瘤可能会突入海绵窦,使海绵窦内的血管结构被肿瘤组织包绕或者推移。此外,肿瘤在鞍区的生长范围可能超过了正常垂体窝的界限,向蝶窦、鞍上池等部位延伸。

  对比增强MRI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侵袭范围。侵袭性肿瘤由于血供丰富,在增强扫描时会有明显的强化,而且强化区域可能延伸到周围组织,这与非侵袭性肿瘤相对局限的强化表现有所不同。

  组织病理学特点

  从病理角度来看,侵袭性泌乳素垂体瘤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能表现出细胞形态的异型性增加,细胞核与细胞质的比例失调,细胞的增殖活性升高。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表达一些与侵袭性相关的标志物。例如,某些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可能增加,MMPs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从而为肿瘤细胞的侵袭提供条件。此外,肿瘤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可能增强,这有助于肿瘤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以满足其侵袭性生长所需的营养供应。

  (三)影响侵袭性的因素

  肿瘤细胞本身的特性

  泌乳素垂体瘤细胞的基因变异与侵袭性密切相关。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可能赋予肿瘤细胞更强的侵袭能力。例如,一些研究发现,部分侵袭性泌乳素垂体瘤细胞中存在PTEN基因的缺失或失活。PTEN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当PTEN基因功能丧失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就可能失去控制。

  细胞的分化程度也影响侵袭性。低分化的泌乳素垂体瘤细胞往往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因为它们缺乏正常细胞的成熟特征,更容易突破周围组织的限制。这些低分化细胞可能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能够沿着组织间隙或者血管周围间隙向远处侵袭。

  微环境因素

  垂体周围的微环境为泌乳素垂体瘤的侵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例如,垂体位于颅底的蝶鞍内,周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织。肿瘤细胞可以与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通过分泌一些细胞因子或者黏附分子,促进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进而实现血行转移或者向周围组织的侵袭。此外,垂体周围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蛋白、纤连蛋白等,也可能被肿瘤细胞利用。肿瘤细胞可以分泌特定的酶来降解这些基质成分,从而开辟侵袭的通道。

  三、泌乳素垂体瘤不做手术的影响

  (一)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女性患者

  月经紊乱:高泌乳素血症会干扰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的正常功能。在正常的月经周期中,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垂体分泌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从而调节卵巢的卵泡发育、排卵和激素分泌。但当泌乳素水平过高时,会抑制GnRH的分泌,进而影响FSH和LH的分泌,导致月经周期紊乱。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减少,从正常的月经量逐渐变为月经量稀少,甚至闭经。闭经是指女性连续3个月以上不来月经,这对于育龄女性来说,不仅影响生殖健康,还可能对心理产生较大的压力。

  不孕不育:由于月经紊乱和激素失衡,女性患者的排卵功能受到抑制。正常的排卵是受孕的关键环节,没有排卵就无法形成受精卵。即使有少数患者可能仍有不定期的排卵,但由于体内激素环境的异常,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此外,高泌乳素水平还可能直接影响卵子的质量,降低受孕的成功率。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泌乳素垂体瘤不手术治疗可能会长期面临不孕不育的问题。

  性功能障碍:在女性中,高泌乳素血症还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性欲减退,对性生活缺乏兴趣。这是因为高泌乳素水平会影响下丘脑对性唤起的调节,同时也可能与卵巢激素分泌减少有关。长期的性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夫妻关系和女性的生活质量。

  男性患者

  性功能障碍:在男性患者中,高泌乳素垂体瘤同样会影响生殖系统功能。高泌乳素水平会抑制下丘脑 - 垂体 - 性腺轴,减少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睾酮水平降低。睾酮是男性体内重要的雄激素,对维持男性的性功能至关重要。患者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表现为阴茎不能勃起或者勃起不坚,影响性生活的正常进行。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性欲减退,对性活动的兴趣明显降低。

  精子质量下降:由于睾酮水平降低和内分泌紊乱,男性患者的精子质量会受到影响。精子的数量可能减少,精子的活力也会降低,正常形态的精子比例可能下降。这些变化都会降低男性的生育能力,导致不育。即使有部分患者能够使女方受孕,由于精子质量的问题,也可能增加流产、胎儿发育异常等风险。

  (二)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

  下丘脑 - 垂体 - 甲状腺轴也可能受到泌乳素垂体瘤的影响。垂体在正常情况下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来调节甲状腺的功能。但当泌乳素垂体瘤存在时,垂体的内分泌功能可能发生紊乱,这种紊乱可能间接影响TSH的分泌。在一些患者中,可能会出现TSH分泌异常,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例如,可能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处于正常下限或略低于正常范围,TSH水平轻度升高。如果不加以干预,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发展为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会出现怕冷、乏力、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

  肾上腺功能

  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同样面临风险。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起到调节作用。泌乳素垂体瘤可能干扰垂体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ACTH的分泌。虽然这种影响相对较为复杂且不常见,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波动。例如,可能会出现皮质醇分泌的节律紊乱,在临床上可能表现为患者的血压、血糖调节出现问题,容易出现低血糖或者血压波动等情况。

  (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头痛

  随着泌乳素垂体瘤的生长,它会在颅内占据一定的空间,导致颅内压升高。即使是微腺瘤(直径小于10mm的垂体瘤),当肿瘤细胞分泌过多泌乳素并伴有一定程度的瘤体增大时,也可能引起头痛。头痛的性质多种多样,可能是胀痛、隐痛或搏动性疼痛。疼痛的部位通常位于双侧太阳穴附近、前额部或者眼眶后。头痛的程度可能会随着肿瘤的生长而逐渐加重,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视力和视野改变

  当泌乳素垂体瘤向鞍上生长时,可能会压迫视交叉。视交叉是视神经传导的重要结构,负责将双眼的视觉信息进行整合和传递。一旦视交叉受到压迫,患者的视力和视野就会出现问题。早期可能表现为视野缺损,常见的是双侧颞侧偏盲,即患者的双眼外侧视野缺失。患者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发现自己难以看到两侧的物体,例如在过马路时看不到侧面驶来的车辆。随着压迫的加重,视力也会逐渐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四)对骨骼系统的影响

  骨质疏松

  高泌乳素血症会对骨骼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正常情况下,性激素(如女性的雌激素和男性的睾酮)对维持骨密度起着重要作用。但在泌乳素垂体瘤患者中,由于性激素水平受到抑制,骨代谢会发生紊乱。一方面,破骨细胞的活性相对增强,导致骨吸收增加;另一方面,成骨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骨形成减少。这种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失衡会导致骨密度逐渐降低,最终引发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会使患者的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患者可能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弯腰等动作时就发生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椎体、髋部和腕部等。

  泌乳素垂体瘤无论是其侵袭性的表现还是不进行手术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影响,都表明这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对于泌乳素垂体瘤患者,应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肿瘤大小、侵袭性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护患者的健康。

更新时间:2025-05-13 15:12:58

垂体瘤

INC 是一个专注于世界神经外科领域技术超群、声誉斐然的大师级专家学术交流的医生集团。INC旗下各学术团队所签约的教授均为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及各国际神经外科学术组织的主席级别成员、世界神经外科各大知名专业杂志主编,以及神经外科教科书中以其本人名字命名手术方式和解剖结构的教科书级神经外科巨擘。

垂体瘤科普知识

您可以还关心以下问题: